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
空間站的科學實驗柜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成果產出的載體和平臺,涵蓋了結構、機構、氣液制冷、供配電、高速通訊、航天工效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同時,它還需要滿足包括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等8個學科領域30余個研究主題的數百項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的研究需求。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海拔4410米,占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觀測站是一個由5195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組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陣列、78000平方米水切倫科夫探測器、18臺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交錯排布組成的復合陣列。主要用于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及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研究。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智能導鉆系統要在地下幾千米深的堅硬復雜巖層中穿行,面臨井下高溫(175℃)、高壓(172MPa)、強振動沖擊等復雜環境條件,通過十余種測量儀器精準探測出鉆頭前方油藏儲層位置(定準目標),并通過高效導向鉆井工具鉆遇油藏(打準目標),實現深部鉆井的“智能巡航”。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是中科院力學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的首型固體運載火箭,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入軌精度、設計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有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清潔無污染、儲能周期不受限制、不依賴化石燃料及地理條件等優勢,是極具發展潛力的長時大規模儲能技術,可實現電力系統調峰、調頻、調相、旋轉備用、黑啟動等功能,在提高電力系統效率、安全性和經濟性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等
2020年10月28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潛器“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以載人深潛為代表的中國海洋研究一步步走進深海。 載人艙是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標志一個國家載人潛水器的技術水平。中國科學院金屬...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
空間科學以航天器為主要平臺,研究發生在日地空間、行星際空間乃至整個宇宙空間的物理、化學以及生命等自然現象及規律,在促進航天技術創新、拓展空間應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和平利用空間、提升大國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意義。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大科學裝置是支撐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和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的公共平臺,其建設和運行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核心、原始創新能力的高低。作為承擔我國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運行的主要力量,中國科學院先后建設和運行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及北京同步輻射裝置、500米大口徑等一批大科學裝置,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大科學...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從史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到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總有一種看不見的神秘物,與生命如影隨形。長久以來,它在人類的歷史中扮演著自己獨特的角色,偶爾以瘟疫的姿態出現,橫掃數個城市;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并以難以置信的魔力干預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這個神秘生物,就是病毒。
展出單位: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
“科學快車”集車廂內展廳、戶外可移動展區、球幕充氣影院為一體,具有即時性強、互動性強、移動性強等特點。車廂內互動展廳利用沉浸式環境和交互式手段,讓公眾在參與中體驗神奇的科技世界。戶外可移動展區匯聚了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科技創新成果,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多角度詮釋中科院科技報國、科技強國的使命擔當。